IEOCA 2025:从可信AI到工业落地,共绘“AI for Science”产业未来

2025-11-26 17:23   来源: 互联网

当“AI for Science”正在改写全球科研演进路径之际,行业不再仅关注AI能做什么,而是直面更关键的命题——AI如何真正成为产业中的生产力。在这一科技浪潮下,11月22日在香港举行的国际信息工程、光学与计算机应用会议(IEOCA 2025)着力推动数学基础、多模态感知与可控智能的深度融合,共同探索下一代技术路径。本次会议获联合国系统学术委员会联合支持,并获得了易达威学术出版社(EWA Publishing)的学术支持。

1764148083615035.png

全球顶配阵容云集香港,打造跨域协同的高含金量平台

香港拥有国际化的科研生态、活跃的资本流通机制、开放的创新环境,以及贯通中西的独特应用场景。作为连接全球前沿科研与亚洲最大产业体系的交汇点,香港正成为推动人工智能跃迁的重要力量。因此IEOCA 2025备受各界关注。此次会议获得了香港人工智能研究所(HKRIAI)的权威支持,汇聚了来自全球顶尖学者、企业领袖与学术先锋,不仅促成了一场从理论突破到商业实践的深度对话,更架起了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与亚洲产业落地之间的关键桥梁,进一步彰显香港作为亚太地区AI与信息科技“思想策源地”的独特价值。

“让AI既聪明又透明,是通往可信智能的关键一步。”

——张立明教授

在题为《基于随机自适应傅里叶分解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深度网络设计》的演讲中,澳门大学助理教授张立明系统阐述了其团队如何融合经典信号处理理论与现代深度学习。她指出,传统AI高度依赖海量标注数据,而遥感、医疗等高光谱场景中,数据获取成本高、标注专业性强,严重制约模型泛化。为此,团队创新引入“自适应傅里叶分解”(AFD)——一种具解析表达式、可动态选择最优基函数的稀疏表示框架。该方法无需反向传播即可提取高判别性特征,在多个标准数据集上实现少样本条件下的领先性能,且模型参数少、结构透明、易于与扩散模型等新技术融合。张教授强调:“这不仅是技术优化,更是通往可信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

1764148103167494.png

(澳门大学助理教授张立明)

“真正的智能,是让设备像人一样理解、推理并行动。”

——倪卓娴教授

香港大学副教授倪卓娴发表了题为《面向智能应用的边缘通用智能》的演讲,她指出,人工智能正从专用模型迈向具备理解、推理与生成能力的通用智能(AGI),而将其部署于网络边缘将成为未来关键方向。

倪教授强调,边缘智能可大幅降低通信开销并保护隐私——在智慧医疗、城市与家居等场景中,敏感数据无需上传云端即可本地处理。其团队开发的“NoteIt”系统利用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能从教学视频自动生成结构化、可定制的笔记,显著提升学习效率。此外倪教授还介绍了智能水表监测、空气污染感知等物联网应用,验证了边缘智能的实用价值,并呼吁学界与产业界协同推进轻量化模型与边缘协同机制,加速构建“端侧可用、安全可信”的下一代智能生态。

1764148126671596.png

(香港大学副教授倪卓娴)

“技术的价值不在于复杂,而在于能否解决真实痛点。”

——付红教授

香港教育大学付红教授在《多模态智能传感及其应用》报告中,分享了团队十年来在特殊教育与健康干预领域的成果。受儿子斜视诊疗经历启发,她开发出基于普通摄像头的智能斜视筛查系统,将原需四人协作的流程简化为单人操作,目前已进入医疗器械认证阶段。团队进一步拓展至ADHD儿童行为干预,通过集成运动传感器的智能腰带,实时识别异常课堂行为并发出隐蔽振动提醒,结合正向激励机制,在40名儿童中验证显著改善效果。针对书写困难,团队构建融合眼动追踪、压力传感与视频分析的智能平台,基于300余名小学生数据建模,发现专注力、坐姿稳定性与运笔流畅度为核心影响因素,并训练神经网络实现媲美资深教师的自动评估。“AI不仅是算法,更是解决真实社会问题的工具,”付教授表示,“我们希望以低成本、高可用的技术,让每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获得及时、科学的支持。”

1764148137766955.png

(香港教育大学付红教授)

“工业AI不是技,而是让知识可执行、系统可信赖、价值可落地。”

——王牟江山 教授

在产学研工作坊及圆桌讨论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产业教授兼开鸿副总裁王牟江山教授深入剖析工业智能化的核心挑战。他指出,当前工业场景虽拥有海量运营数据,却普遍存在“数据沉睡”与“知识断层”——企业不知如何利用数据,而通用大模型又难以理解行业逻辑。对此,开鸿提出“可执行知识驱动AI”架构:首先通过本体论(Ontology)对制造、医疗、交通等领域的结构化知识进行建模,构建包含实体、关系与逻辑规则的工业知识图谱;再将其嵌入向量空间,结合检索增强生成(RAG)机制,使AI在回答问题时能动态调用最相关的上下文知识,从而提升决策准确性与可审计性。王教授强调:“在工业场景,一个错误答案可能引发灾难。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白盒化、可控化。”他还介绍了开鸿主导的OpenCarbon开源智能系统生态,致力于打造自主可控的“端-边-云”数字底座,目前已汇聚1500名研发人员,累计贡献代码超410万行。

1764148156489580.png

(哈尔滨工业大学产业教授兼开鸿副总裁王牟江山教授)

圆桌热议AI未来五年:机器人、自动驾驶与可控智能成关键赛道

在URS AI创始人赵嘉宝主持的“未来五年AI发展趋势”圆桌讨论中,香港人工智能创新协会副主席Alyssa Lee与开鸿科技研发副总裁王牟江山教授展开对话。Alyssa Lee指出,机器人技术正从“预编程执行”迈向“泛化智能”,依托边缘计算与基础模型,在工业、医疗及家庭场景加速落地;她同时认为“Robotaxi时代正在到来”。

1764148170428034.png

(圆桌论坛嘉宾:URS AI创始人赵嘉宝(左) 王牟江山教授(中)香港人工智能创新协会副主席Alyssa Lee(右))

Alyssa Lee表示,机器人技术因基础模型与边缘计算融合迎来突破,企业级AI正通过明确ROI加速落地,自动驾驶Robotaxi有望在未来几年大规模商用。王牟江山教授则聚焦工业场景,提出稳定性、数据安全与成本是三大障碍,主张构建可解释的“知识层”而非依赖黑箱训练,并看好AI在制造、医疗和交通领域的深度变革。三位嘉宾一致认为:唯有打通“高质量数据—可控算法—安全硬件—有效治理”闭环,AI才能释放真实价值。

1764148182187629.png

(参会学者在会议间隙热情讨论)

IEOCA 2025传递出了明确的共识:AI的下一程,已在真实世界的稳健落地,驱动可持续的未来!

专业支持与学术认可

作为会议支持方,易达威学术出版社深度参与现场环节:易达威学术出版社出版部门负责人胡启航博士亲临会场,为参会者及演讲嘉宾分别颁发了参会证书与演讲证书,以正式认证的形式强化了学术交流的仪式感,也为参会者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权威认可。

1764148195194268.png

(颁奖仪式)

在奖项表彰与证书颁发环节结束后,胡博士进一步分享了易达威学术出版社的核心学术理念:秉持 “兼收并蓄、跨域融合” 的原则,既包容不同学科的前沿探索,也鼓励跨领域的创新碰撞,同时为青年学者与资深研究者提供平等的成果展示平台。此外,他还介绍了出版社旗下的系列学术期刊,这些期刊覆盖信息工程、先进光学、计算机视觉等会议相关领域,既注重研究的理论深度,也关注技术的实践转化,为全球学者的成果传播与学术交流提供了专业载体。

1764148209987311.png

(胡博士进行品牌宣讲)

1764148225337679.png

(参与IEOCA 2025的各位专家 学者合影)

关于易达威学术出版社(EWA Publishing)

易达威学术出版社(EWA Publishing) 于2017年在英国牛津注册成立,是一家致力于为全球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全学科学术出版服务的专业出版社。出版社建立的初衷是服务全球学者、出版前沿刊物、支持国际学术会议举办运营,提供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应用等领域的全学科出版服务。其代表期刊包括《学知》《公众与政策》以及与北京大学合办的《JAEPS》等重要学术刊物,在学术界享有良好声誉。


责任编辑:Linda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讯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