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民智 百汇成川——北京公共图书馆事业口述史系列纪录片开拍

2023-03-15 13:46   来源: 互联网

近日,启迪民智 百汇成川——北京公共图书馆事业口述史系列纪录片在首都图书馆开拍,该片以首都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历史为背景,讲述北京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百年历程,追溯首图作为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中心馆的历史脉络,探寻其在推动区县图书馆体系建设、促进北京文化事业发展中贡献的力量。

图片1.png 

(首都图书馆古籍善本库拍摄现场)

图片2.png 

(首都图书馆文献拍摄现场)

首都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是北京市属大型公共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始终以“传播知识、启发民智”为己任,历经110年发展,已成为北京市重要的知识信息枢纽和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首都图书馆的历史可追溯至1913年。辛亥革命后,一批有识之士认识到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而图书馆是“唤起民众、启迪民智“的重要场所,在时任教育部第一科科长鲁迅先生的倡导参与下,于1913年6月开设京师图书分馆,同年10月他所筹办的京师通俗图书馆也面向公众开放。1917年教育部又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内开设了中央公园图书阅览所。时局动荡下,这三个服务于普通大众的图书馆分分合合,1946年三馆最终合为一馆,统称北平市立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平市立图书馆改为北京市图书馆,1956年正式更名为首都图书馆。

图片3.png 

(宣武门内大街京师通俗图书馆旧址)

   首都图书馆自建馆之时起,几经搬迁。直到1955年,国务院拨款开始修缮国子监和孔庙,周恩来总理当时做出了重要批示,要求对修缮后的古建筑加以利用,让群众能够自由的出入、参观。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国子监辟为图书馆,1956年10月,首都图书馆迁入国子监。1957年3月18日正式开馆,郭沫若亲笔题写馆名。

图片4.png 

(国子监琉璃牌坊)

图片5.png

 (国子监平面图)

迁入国子监的首都图书馆,馆舍面积由1700平方米增至7700平方米,藏书由39.4万册增至79.9万册,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跃入全国大型公共图书馆行列。

图片6.png

 (迁入国子监后的阅览室内景)

1956年,北京市文化局遵照市政府指示,责成北京市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前身)在当时的7个城区筹建城区图书馆。因经费、房屋等问题,最终建成东四、崇文、西单、前门、东单5个区图书馆。城区图书馆建成后,逐渐形成以北京市图书馆为总馆,各城区图书馆为分馆,分馆又下设文化站的北京市公共图书馆早期网络体系。1958年,各区馆转为区政府管理。从此,首都图书馆对各区图书馆只做业务辅导工作。

图片7.png 

(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门口工作人员准备挂牌)

2002年,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图书馆条例》,对区县、街道、乡镇建设公共图书馆的规范、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率先在区县馆、街道馆、乡镇馆之间形成了总分馆关系。

图片8.png

(《北京市图书馆条例》)

2003年开始,北京通过“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图书“一卡通”)逐步建立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四级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馆,各区图书馆为总馆,街道、乡镇图书馆为分馆,社区、村图书室为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制服务体系。

图片9.png

(为市民免费办理一卡通)

首都图书馆重视发挥中心图书馆职能,积极推进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22年,北京市四级公共图书馆(室)总数达到6135家,全市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4893.04万册(件),馆舍面积70.7万平方米,阅览坐席10.8万个。十年来全市四级公共图书馆共举办线上、线下活动14.6万余场,参与市民近9500万人次。

图片10.png

 (首都图书馆)

2023年对首都图书馆来说是特殊的一年,在迎接建馆110周年的同时还将完成北京城市图书馆的建设,并迁入部分馆藏。北京城市图书馆在建筑上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首次大规模集中使用高大的玻璃作为建筑幕墙;设置使用面积18000平方米的大空间开敞式阅览环境;拥有全国藏书量最大、智能化程度最先进、可存放710万册书籍的3400平方米机械书库。未来,北京城市图书馆将与首都图书馆形成功能互补,通过展示、体验、交流互动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阅读服务,成为立足城市副中心、辐射京津冀的实体智库,打造面向未来的新型公共图书馆。

图片11.png

(北京城市图书馆)

   国家领导人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回首百余年发展史,首图从前青厂的几间屋舍发展到一馆两址的现代化大型公共图书馆,几经风雨,仍不改初心。作为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中心馆,首都图书馆见证着北京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并充分发挥着中心图书馆的引领辐射作用和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作用,致力于成为首都先进文化的辐射源、学习型城市的策源地、市民学习休闲的目的地和文化之都的重要标志。首都图书馆将继往开来,为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小颖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讯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