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 ,同时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2020-11-16 15:04   来源: 互联网

进入北京地铁后,急救知识要规范化。AED 是极其安全和简单的“救命神器”,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因此,在公共轨道交通配置 AED 后,应推广使用 AED,引导公众敢于抢救,能够抢救突发疾病患者。




据悉,北京市从 10 月 27 日开始在轨道交通车站部署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部分车站已配置完毕。预计到 2022 年底,北京市所有轨道交通车站 AED 设备实现全覆盖,一线车站工作人员培训合格率达到 80% 以上。




为什么要在公共轨道交通中配置 AED?除了改进配置,还应采取哪些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 AED 的效果?




心脏骤停患者出院抢救困难


在明确使用 AED 之前,有必要了解什么是心脏骤停。




正常情况下,心脏通过有节奏的跳动向全身供血。然而,当心脏的肌肉不能同步收缩而被蠕动性颤动所取代时,心脏的泵送功能就会丧失。这种震颤如果不及时消除,很快就会导致心脏骤停,进而导致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时,及时抢救非常重要。有资料显示,抢救时间每延迟 1 分钟,病人的存活率将下降 7%-10%。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徐峰教授说,心脏骤停引起的心源性猝死人数居世界首位。我国心源性猝死的年发病率为 41.8/10 万,住院生存率为 9.1%,而院前生存率仅为 1.3%。




医院有专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但心脏骤停通常发生在医院外的公共场所,如公共体育场馆、交通枢纽(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大型购物中心和工厂等。




2015 年,美国心脏协会提出,早期急救措施对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非常重要。资料显示,80% 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是由心室颤动引起的。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患者可能在发病数分钟后死亡,而心室纤颤必须通过电除颤来纠正。




AED 是便携式医疗设备,可用于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进行电除颤以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与传统除颤器不同,AED 可由非医学专业人士使用。据专家介绍,当发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时,现场第一目击者使用 AED 对患者进行除颤,从而提高院前复苏率和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内抢救成功率。




根据《中国 AED 布局与交付专家共识(2020)》,目前,高度自动化的 AED 操作简单,非专业人员经过培训后即可使用,且差错少,可以解决医务人员不能在医院外第一时间有效治疗心脏停搏患者的问题。


 


因此,建议在公共场所合理有效配置 AED,抢救心脏骤停患者。近年来,上海、北京、南京等城市大力推进 AED 普及。

2019 年,南京市红十字会采购首批 100 台 AED,其中在南京地铁换乘站和客流较大的车站设置了 35 台 AED。今年 4 月,南京紫花苜蓿园地铁站附近体育馆内,一名女子心脏骤停。体育馆教练、当班站长、值班民警先后对该女子进行了心肺复苏术,并利用地铁站内设置的 AED 对该女子进行了电除颤,成功救出该女子。




在公共场所推广急救设备


“使公共场所的应急设备设施标准化,可以加快应急响应速度,争取急救黄金时段,降低院外死亡率。”董鹏主任,心脏病学主任,中国医科大学通用航空医院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美国心脏协会(AHA)课程导师、中国国家应急救援人员朱璐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目前,我们只在地铁、机场等公共交通场所普及 AED。今后,应该扩大到公交车、出租车等车辆上。”


 


除了公共轨道交通车站,还有哪些地方应该配备 AED 设备?




《中国 AED 布局与发布专家共识(2020)》建议,学校、医疗机构、体育场馆、超市、百货公司、电影院、游乐场等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大的场所和高危人群家庭也应配备 AED 及相关应急设备。根据区域人口基数和应急需求等因素,可按照“每 10 万人 100—200 支”的原则,统一规划配置 AED,确定公共场所合理的 AED 数量。




近年来,部分城市 AED 配置率明显提高。不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吴林表示,在全国范围内,公共场所的 AED 只有 2 万左右,每 10 万人不到 1 个 AED,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每 10 万人中 41 人以上的急诊需求。他建议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 AED 配置。




在公共场所部署 AED 时,应以第一目击者能在短时间内获得 AED 并到达患者身边为原则。在常温下,心脏骤停 4 分钟后,脑细胞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如果时间超过 10 分钟,即使病人获救,也可能是脑死亡。因此,抓紧抢救的“黄金 4 分钟”非常重要。

image.png



专家建议,政府应牵头设计 AED 布局网络,建设 AED 网络和系统,统一管理 AED 信息入网登记,利用信息技术绘制 AED 地图。同时,建议政府明确 AED 安装使用的法律责任,推动 AED 相关法律条款的制定或修订计划。政府主导的公共场所 AED 配置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也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自行配置 AED。


据报道,虽然一些公共场所配备了 AED,但很难注意到 AED 的具体位置。在这方面,专家建议在放置 AED 时,应该有一个固定的、醒目的标识,遵循科学安装的要求,定期进行固定的维护,以确保 AED 设备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使每个人都惊慌失措,在救援中快速找到 AED。


让公众遇到突发疾病,病人敢于拯救就会得救


在今年北京两会上,首都医科大学安镇附属医院总医学科主任王义信建议各级教育机构加强心肺复苏教育等。政协北京市委委员李勇建议,AED 应说明适用的症状,配备视频教学,反复播放,以便乘客了解 AED 的使用情况。


除了心肺复苏和 AED 的配置之外,还有一些人敢于在突发疾病面前拯救和拯救人们。" 朱路说。


河南郑州红十字会法律志愿者小组组长冯海河说:"AED 是一件非常安全、简单的‘救生文物’,但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然而,即使那些从未操作过的人也可以根据设备上的声音提示来掌握设备,使用起来也不是很困难。


北京密云区医院急诊医师高伟说,AED 可以记住四个步骤 -- 打开它,粘上电极胶卷,听除颤器的提示。AED 分析后,如果病人有心室颤动,就会通过声音或图形报警报警。确认没有人与病人接触后,按下 "电击" 键。专家说,在电击期间,病人会突然抽搐,如果不需要除颤器,AED 也不会被提示。即使除颤器键被不正确地按下,仪器也不会放电。


2019 年 7 月,中国健康行动促进委员会宣布了 "中国健康行动"(2019-2030 年),其中包括 "积极参与逃逸和急救培训,学习基本的逃生技能和急救技能",建议 "2022 年和 2030 年分别获得 1% 和 3% 的急救培训证书",中小学急救人员将按照 1:50 的比例接受公共福利培训。


据报道,在发达国家,掌握急救技术已成为许多人的基本技能。急救技能在德国和法国的普及率分别高达 80% 和 40%,而中国成年人的心肺复苏普及率不到 1%。


北京急救中心急救专家贾大成说:"学习急救技能就是对你的家人和周围的人负责。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两个人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 北京急救中心的急救专家贾大成说。


贾大成认为,除了急救包外,公共场所还应配备急救包,通常包括三角毛巾、绷带、止血带、夹板、绷带等。朱露表示,当务之急是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讯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